東雷高速挺起脊梁,高科技助力高速建設
本文系轉自人民網,人民網信息:5月19日,復工復產的東雷高速公路通明海特大橋各項施工如期推進中。站在大橋主墩索塔之下,這座巨大的“A”型橋塔顯得格外壯觀。
逢山開路,遇水搭橋……全長47.024公里的東雷高速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,宛如一條彩綢,纏繞于山川河流之間。
據了解,該項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,已實現全面復工,按下“快進鍵”,搶抓進度趕工期,力爭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,確保項目早日建成通車。
搶抓工期力爭早日通車
東雷高速公路由廣東省交通集團所屬南粵交投公司承建,起于東海島民安街道,自東向西南走向,于東海島西南角跨越通明海至雷州沈塘鎮(zhèn),跨越湛江海灣大橋連接線二期工程和粵海鐵路,終點位于沈塘鎮(zhèn)下坑村,與湛徐高速公路相接。項目路線長約47.024公里(含連接線),其中主線為高速公路,長35.826公里,連接線為一級公路,總長11.198公里。
該高速公路是湛江市中心城區(qū)規(guī)劃中“灣區(qū)外環(huán)”的組成部分,為東海島往西南方向連接陸地開辟了一條陸島交通快速通道,對完善東海島及雷州市區(qū)域公路網布局,改善交通環(huán)境,加快東海島規(guī)劃產業(yè)及沿線地區(qū)經濟發(fā)展等具有積極作用。
一橋飛架兩地,天塹變通途。5月19日上午,記者登上東雷高速通明海特大橋,舉目遠眺,大橋如同巨龍蜿蜒在通明海上,特別是兩座121米高的“A”型橋塔高聳入云,彰顯了大型建筑的壯美。而在橋面,數十名工人正頂著烈日進行橋梁防撞護欄施工,焊光四濺,機械轟鳴,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。
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,通明海特大橋已于去年6月30日合龍,目前橋梁防撞護欄施工也進入收尾階段,預計5月底西引橋可以全部完成護欄施工,隨后進入路面工程施工。
烈日下,記者來到另一個建設工地——東雷高速沈塘互通立交橋施工現場。這里已豎起一排排橋墩,互通立交初現雛形,工人們正在橋墩上和橋墩附近忙碌著,現場機器轟鳴,車輛穿梭,一派繁忙。而在沈塘平余村附近的施工現場,一條初具雛形的路基向遠方延伸,十余名工人正在進行邊坡綠化施工,以加固路基,美化道路。
11時30分左右,記者來到位于沈塘鎮(zhèn)處井村的東雷高速路面標拌合場,現代化的場區(qū),標準化的工地,科學化的管理,都讓人耳目一新。據項目負責人介紹,目前正處于高溫季節(jié),特別是正午時分,施工現場的溫度很高,為了趕工期保進度,工人們每天早晨6時就開工,到11時停工休息,下午3時以后再上工,一直干到天黑。這種靈活的工作方式,讓工人們避開一天里最高的氣溫,也體現了公司對員工的人性化關懷。
戰(zhàn)疫情、斗酷暑、保進度。截至目前,東雷高速項目2020年度累計完成投資約14929萬元,占年度投資計劃的21.03%;開工累計完成投資約349412萬元,占批復概算51.773億元的67.49%。
網格化防控保障安全復工
東雷高速全面復工、搶抓進度的背后,是項目管理方及施工單位圍繞“網格化防控機制”,人性化開展復工復產打出的一套“組合拳”。
為落實疫情防控,加快建設進度,東雷管理中心建立了有效的疫情防控保障體系,成立疫情防控專班,建立人員臺賬信息,制定工點、工區(qū)網格化防控工作機制、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。制定了科學復工方案,嚴格按照“一工區(qū)一申請,分批有序,關鍵節(jié)點優(yōu)先”的原則推進全線復工。同時,集各方力量,科學倒排工期,優(yōu)化關鍵節(jié)點資源配置,合理安排復工人員,有效推進項目各項建設任務的開展。
據悉,東雷高速防疫復工“兩手抓”,目前已實現全面復工,人員返崗率達100%。施工人員正搶抓進度趕工期,加快推進項目建設,力爭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,確保按時完成年度投資任務,實現東雷高速2021年建成通車。
屆時,東海島與雷州、奮勇高新區(qū)之間的交通車輛不再需要繞行雷湖快線,行程時間將從80分鐘縮短至30分鐘以內,這三個區(qū)域進而構成真正意義上的“半小時生活圈”。工程機械用伺服蝸輪減速機
關鍵詞:電機減速器一體化選型三維圖下載,齒輪減速器選型模型下載,立式減速電機型號樣本下載
標簽:  聲明:本文系轉載自互聯(lián)網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BOSERL聯(lián)系,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,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。